南昌大学档案馆

共青学院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

         历史沿革

       1985年2月25日,江西大学共青职业学院成立。8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院名。1986年开始首届招生。1991年8月5日,学院更名为“江西大学共青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昌大学共青学院”。2003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和教育厅检查评估,批准为独立学院。
       艺术与设计系:1988年开始招收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当时隶属于综合组。2001年综合系成立,2002年改称为人文艺术系。2010年3月随着学院进一步学科重组,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从人文艺术系分离出去,保留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文艺术系更名为艺术与设计系。艺术与设计系设有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环艺建装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艺术基础等5个教研室,并拥有服装工艺、广告设计与制作、装饰材料、产品造型等多个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师34人。
       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3年共青学院计算机教研室。1993年起招收计算机专业学生。2003年成立计算机系,又陆续增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网络管理等专业。2008年在计算机学科群基础上与数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新的计算机系。2010年与工程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电子        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合并,组建信息工程系。2010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下设电子、软件、网络、数字媒体、公共计算机、本科数学和专科数学等7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49人。
       工商管理系:其前身为经济管理系,2006年3月从经济管理系分离出来,成立工商管理系,设有本科与专科两个教学层次。本科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2个专业,专科设有会计、电子商务、物业管理、行政管理4个专业。共设会计本科、会计专科、工商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等6个教研室。现有教师48人。
       经济贸易系:成立于2002年9月,前身为经济外语教研室。2003年9月经济外语教研室分立为经济管理系和外语系,2006年3月,经济管理系分立为经济贸易系和工商管理系,现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和法学等4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40人。
       工程技术系:2002年筹建,原名电子信息工程系,2007年改称工程技术系,2009学院学科和师资重组后,沿称工程技术系。建系初期设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3个专科专业。2005年招收生物制药(专科)、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城镇规划(专科)、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2006年招收汽车监测与维修技术专科专业,2010年招收材料成型与控制本科专业。下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建工、生物制药等4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20人。
       英汉语言文学系:创建于2003年,原系名为外语系。2003年起开设英语专业(本科)、外贸英语(专科)、英语专业(专科)。2005年专业调整后,开设了英语专业(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专科)、应用英语专业(专科)。2010年在原外语系的基础上,学院学科和师资重组成一个系,更名为“英汉语言文学系”,增设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下设英语专业、大学外语本科、大学英语专科、中文等4个教研室。现有教师73人(含外籍教师7人)。
       公共课教学部:前身系共青学院人文艺术系的思想政治教研室和体育教研室以及招生就业处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学院在2010年对学科建设及教学管理进行改革,正式成立公共课教学部。下设思想政治、体育和就业指导等3个教研室。现有教师18人。
       实验中心:创建于2003年,前身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电子系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房合并组成。2007年3月,所属电子实验室转入工程技术系实验中心。2010年1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更名为“实验中心”,工程技术系实验中心所属电子、电气、汽修、金工实训、建工、机械模具、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并入。实验中心下设微机与多媒体、语音教研室、电子实验教研室、金工实训中心、汽修中心、机械及模具实验室、生物及化学实验室,现有教师24人。

       学院概况
       学院坐落在庐山脚下、鄱湖之滨的共青城,占地面积1,680亩。现设有信息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英汉语言文学系、艺术与设计系等6个系和公共课教学部及实验中心共8个教学单位。下设服装、贸易、工商管理、公共计算机、英语、建工、金工实训、思想政治课等34个教研室;学院依托学校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学专业(金融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英语、汉语言文学、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共14个本科专业及服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物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23个专科专业;1个科研机构(艺术与设计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1人,其中专任教师232人,外籍专家(教师)7人,中级以上职称71人,副高以上职称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4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081人,其中本科生4,224人,专科生5,857人。建院2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000余人,其中本科层次约3,000余人,专科层次约17,000余人。

       教育教学
       学院创立之初,就立足于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共青垦殖场乃至全省农垦系统培养人才。1986年首届招生,开设会计与统计、政治宣传两个专业,后随着国家及当地经济形势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学院也历经变迁,办学形式、开设专业、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变化。陆续增设有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英语等专业。 
        2002年学院被批准为三独立的二级学院并开始本、专科两个层次的教育,专业覆盖文、理、工、经、法等多个学科。
       学院办学25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当地,面向全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积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学院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重点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树立“大学工、大教务”的工作理念。强化“教学中心”意识,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工作思想,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合人力等各种资源,形成结合力和凝聚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大力开展院系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各系团总支、各班级都按照要求制定了针对竞赛大纲和题库的学习计划。四年来,共有约46,437人次报名参加第二课堂竞赛,获奖总数达2,819人次,其中获特等奖306人、一等奖820人、二等奖1,347人、三等奖346人。此外,2010年院团委积极组织广大同学参加校外各类竞赛,其中“南科杯”全省高校电子电脑大赛荣获全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9项。
       自2005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共获得各级别奖项累加达到200余项。在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曾获全国一等奖。自参加各类大赛以来,学院共获团体奖23个,其中由省教育厅授予的优秀组织奖16个,团体总分前三名7个。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特等奖几十人次。2006—2010年,连续4年获D类(专科大学英语类)团体总分第一名,名列全省高校专科大学英语首位。

       科研工作
       学院在全力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于2006年出台《共青学院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极大地促进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热情。学院规定属学院立项课题均给予经费资助;凡省级资助立项课题,学院给予1∶1配套经费;凡省级自筹经费立项课题,学院视课题内容给予适当资助;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与教学改革有关的论文,将按刊物级别给予奖励。在学院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教师科研热情高涨,自2006年以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6部,省级课题立项36项,院级课题立项47项。
       为推进学院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0年4月7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艺术与设计研究所成立。研究所现在为江西会展协会理事单位,与共青城鸭鸭集团、昌乐制衣、共青城深傲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