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系发展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
历史沿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设立的江西大学物理学系金属物理专业和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有关材料与稀土部分。1993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次年抽调该系部分力量成立材料科学研究所,隶属数理材学院。1999年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研究所、化学系合并组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3年7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10月,学校组建太阳能光伏学院,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学院(系)最早从1993年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院概况
学院由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以及材料研究所、高分子研究所、LDK太阳能研究中心、晶科能源材料研究所、江西省高校太阳能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组成。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现有本科生1,070名,硕士研究生128名,博士研究生53名。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伏)4个本科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工程3个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为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实验室分为实验中心和科研实验室两大部分,总面积为5,562 平方米。实验中心为本科生实验教学专用,设有金相、岩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处理工艺、高温烧结、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工艺性能、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复合材料制备、陶瓷工艺、计算机辅助材料教学中心等56个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承担了部分专业方向课程的综合、开放性实验教学、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和研究生科研实践教学。实验中心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497万元。太阳能光伏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400平方米,包括光伏材料实验室和光伏材料与器件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00万元。
建院(系)以来,学院(系)共培养毕业生总计2,137人,其中本科生1,9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6人,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51人。历届学生曾获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2007年材料031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材料062班、材料064班获“全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在“挑战杯”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项;美国国家数学建模竞赛获奖2项,国家数学建模竞赛获奖2项,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次。
教育教学
在教学方面,学院目前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材料共4个学科,学院统一承担各学科本科和研究生相关专业教学培养任务。本科专业建设方面,199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立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1999年合并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方向。2001年建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8年建立材料物理专业。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伏)专业并正式开始建设。
自2003年起,学院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08年修改了本科培养方案。200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荣获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荣获省省级特色专业。学院一直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学院教师以科研立项带动教学改革,积极改革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方法和途径,2004年、2005年分别开设材料热力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双语教学课程。截至2010年底,共有16门课程正在进行网络教学课程建设,6人次在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上获奖,11项教改项目获得省级立项。
在实验条件方面,实验中心由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部分组成。其中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于1993年成立,高分子材料于2003年成立。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是在原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基础上改扩建。2003年9月学院在全校率先将学院原有各专业实验室进行合并,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避免实验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实现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
科研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阳能光伏学院)现有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新能源与节能材料科学与技术、稀土材料科学与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新型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纳米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这些研究方向上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之路,在人才培养、分析咨询、合作研发、规划制订、知识宣讲等方面为企业、政府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学术或技术成果,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2003—2010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8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及其他项目164项。总经费1,700多万元。
2003—2010年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60多篇。1993—2010年科研获奖项目共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省厅局级奖励7项。2003—2010年学院共申请专利56项,其中35项获得授权。
在对外交流上,截至2010年底,学院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访问交流26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逾50人次(包括研究生);出国研修8人次;在国际上作报告逾8人次;在国内作报告逾30人次;邀请国际学者来校访问交流逾20人次;国内学者来校访问交流逾30人次;还接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委托和资助,成功举办2008、2009两期“全国光伏产业实践与发展高级研修班”。2009年,学院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开展“2+2 Joint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Photovoltaic Engineering”本科生培养合作。2009年12月,在江西新余市成功举办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Sci-ence & Technology,包括“世界光伏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在内的一大批国际光伏科技权威应邀到会报告交流。2010年5月与台湾忆声基金会在台北市联合举办赣台绿能科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