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档案馆

1997年-2005年

发布时间:2017-05-06     阅读量:

 

奋进中的江西医学院

(1997年-2005年)

      1997年9月中旬,党的十五大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江西医学院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党中央和省委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院师生员工团结一致,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

        管理与体制改革
        学院隶属关系与领导变动
        在1998年上半年之前,江西医学院由江西省卫生厅主管。1998年,江西省教委向江西省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江西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划转我委主管的请示》。1998年9月2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赣府字[1998]81号文批复江西省教委:“一、同意将江西医学院……从发文之日起划转省教委主管。二、上述3所院校的教育事业费按1997年基数划省教委管理。三、上述3所院校所属的医院及医科所的卫生事业费仍由省卫生厅管理。四、上述3所院校的基本建设费‘按资金随项目走’的原则,由省计委统筹安排,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五、上述3所院校的干部管理问题,按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六、上述3所院校的世行贷款的债务问题,相应划转省教委承担。至此,江西医学院改由江西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汪忠武任学院党委书记,魏家凤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永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建华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98年9月,江西省委通知,傅克刚任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同年12月,陈伟高任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
        2000年2月,省政府决定,傅克刚任学院副院长,因工作调动免去沈建华的学院副院长职务。9月,省委决定,程传裕任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3年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通知,高金庆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0月,因工作调动免去汪忠武的学院党委书记职务,由胡永新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因年龄原因免去魏家凤的学院院长职务,由傅克刚主持学院行政工作,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国兰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4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胡永新任学院党委书记,傅克刚任学院院长。

        机构设置
        1997年底,学院的机构设置仍沿袭原来的格局。
        1999年4月,学院发出机构设置调整的通如,涉及行政部门(包括行政监督)与业务部门的机构设置有:院长办公室、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与人事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教务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与学工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保卫处、校办产业管理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室、高教研究室、研究生部、现代信息教育中心、成人教育部、实验动物科学部、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基础医学部、军事体育部、人武部(与军事体育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社会科学部、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预防医学系、影像医学系、儿科医学系、口腔医学系。
        2001年4月,成立护理系。
        2002年5月,成人教育部更名为成人教育学院。7月,成立药学系。9月,预防医学系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
        2003年11月,临床一系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二系更名为第二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更名为口腔医学院。
        2005年4月,科研处更名为科学技术处,在原科研处职能的基础上,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和对外科技服务管理工作职能。
        2000年1月,学院与南昌市第一医院联合共建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与南昌铁路中心医院联合共建江西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2002年5月,校办产业天圣公司并入医药科技开发公司。2003年6月,二附院兼并江铃职工医院。
        2005年1月,南昌铁路局所属医院(铁路中心医院、上饶医院、萍乡医院、鹰潭医院等)整体移交江西医学院管理。

        体制改革
        1998年10月,学院党委印发《江西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要点》,全面实施各项改革举措,该方案要点共分“党建工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教学改革”、“后勤改革”、“校产改革”等七个方面。
        明确学院机关处室的基本职能,剥离服务职能、经营职能,划出附着在机关职能处室的教学科研辅助服务等部门。调整部分管理机构,对承担经营管理职能的部门或科室,转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力求逐步做到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建立优劳优酬、绩效为主的激励机制。
        为了落实后勤“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要求,总务处的机构进行了调整,原有7个行政科室调整为2个行政科室和3个服务中心。组建后勤生活服务总中心,使后勤经营服务与学院事业管理规范分离,实现后勤服务经营市场化。
        1998年10月至11月,学院组织全院师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大讨论活动,前后经历了动员、讲座、学习、讨论、交流和总结六个阶段,这一活动使广大师生增强了做好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调整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每节课由50分钟改为40分钟,选修课由原来的10门增加到了30门,其学时由原来的267学时增加到981学时,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增设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医学工程、断层解剖学、临床药理学等医学前沿学科和边缘相关课程;增设公共关系学、医学写作概论、医学美学等39门人文学科和相关学科的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由原来的10∶0.8 调整为10∶1.9。制定学生科研实践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各部、系学习科研基本方法,了解科研设计、查阅文献、实验资料统计处理、总结报告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思维。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实行“前期基础趋同,后期专业分化”,调整学时中做到“两个加强”、“两个保证”,即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保证“两课”和专业主要课程教学。
        2000年5月至2001年底,实施了干部职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命了科研处副处长、研究生部副主任、成教部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教务处副处长、高教研究室副主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图书馆副馆长等。

        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
        2000年1月6日,江西省政府常务会议第37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江西省教委《关于将抚州医学分院并入江西医学院的请示》。3月27日,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将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不含其附属医院)成建制的并入江西医学院,同时撤销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建制,但保留其名称不变。属江西医学院的直属二级分院(级别不变),其人、财、物、招生计划、教学等接受江西医学院的领导和管理。抚州地区财政按1999年安排给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的财政预算基数164万元,从2000年起上划省政府。

        新校区建设
        2003年10月20日,江西医学院举行了新校区建设奠基典礼,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新校区位于红谷滩红角洲前湖高校园区,占地862亩,规划用地49.47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3.202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5.85亿元,通过分期建设最终达到在校就读生8,000人左右的规模。
        2004年3月,新校区建设临时党支部成立。9月,新校区管委会成立,下设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保卫办公室、后勤办公室等五个职能机构。10月5日,学院前湖新校区迎接了首批新生入住,2004级本科2100多名新生搬入新校区。
        学院本着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等原则,对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改造重新进行了谋篇布局。新校区以医学类各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含留学生)和其他专业本科生教学为主;老校区以医学类高年级本科生(含留学生)临床教学、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基地以及医药学术交流中心和行政办公区为主。老校区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等列入了改造工程范围。
        2005年2月,江西医学院校园建设指挥部成立,主要是为应对南昌市阳明东路东扩工程的实施,科学规划新老校区的功能布局。

        八十周年校庆
        2001年5月19日,来自国内外校友和全院师生共8000余人相聚母校,共同庆祝江西医学院建校八十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官正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等领导题词祝贺;省委副书记钟起煌,省政协主席朱治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副主任张克迅,省人大副主任陈癸尊,副省长胡振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王峰少将及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等领导到会祝贺。

        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
        各层次招生规模扩大
        学院利用1999年全国高校大扩招的有利时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新增护理学专业的调整、论证和申报工作。经上级批准,学院本科教育层次于1999年增设护理学专业,首届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30名新生也于当年入校学习,2000年再次招生达118人。2000年秋季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新生59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抓住机遇,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2001年以来招生人数稳中有升,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在校生规模稳步增长。2001年,全院共有本科生5,012人,硕士生292人,博士生21人;2002年,全院共有本科生5,625人,硕士生414人,博士生25人;2003年,全院共有本科生6,280人,硕士生556人,博士生29人;2004年,全院共有本科生7,156人,硕士生714人,博士生29人;2005年,全院共有本科生8,517人,硕士生883人,博士生36人。成人教育规模逐年壮大,2002年,学院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在校生规模居全国同类医学院校第一。

        加强师资建设
        学院重视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法培训班,有近200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建立“人才培养基金”,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攻读在职、定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本院的在职研究生。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01年,学院本部教师总数622人,其中博士16人,教授95人;2005年,学院本部教师总数增至865人,其中博士47人,教授148人。
        1997年,易为民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2002年,高国兰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
        1998年,刘炎玲和叶如美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易敬林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9年,程晓曙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高国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易为民被授予“白求恩奖章”;2004年,龚洪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易为民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程晓曙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博士单位申报与学科建设
        博士学位单位申报成功
         1997年10月18日学院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同时提交了(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即外科学(烧伤)、内科学 (消化)和内科学(心血管)的申报材料。1998年11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江西省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已经批准江西医学院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相应授权学科、专业为外科学 (烧伤)”。这样,江西医学院成为江西省第一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三个学校之一,开辟了江西省医学教育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新纪元。1999年,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4名,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
        2000年10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开展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作为一种新的学位制度在学院实施,它改变了学院单一的学术型培养模式,改善了教育结构,拓宽了培养途径。

        学科建设实现突破
        1998年,经省卫生厅批准,一附院泌外科、普外门脉高压组和二附院血管外科被确定为江西省医学领先专业建设学科。2000年,组织申报的“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在医科所挂牌,成为学院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2年,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到2005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江西省高校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医学领先学科19个(含建设学科),实现了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中重点学科群的突起。2000年创办《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3年,建立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和天津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工作站;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大一担任江西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郑树森、邱蔚六3人分别为消化系病研究所名誉所长、肝胆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和口腔医院名誉院长(口腔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科研工作
        1998年,学院提出了全院附设性研究机构的调整方案并加以实施:(1)保留16个研究机构,即消化系病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烧伤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肝胆疾病研究所、口腔病研究所、眼病研究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肿瘤免疫研究室、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中草药研究室、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变态反应研究室、生殖内分泌研究室、营养食品卫生研究室、中西医结合研究室;(2)重新组建6个研究机构,即临床药理研究所、分子医学研究所、血液学研究所、微量元素研究室、骨科研究室、血管外科研究室;(3)撤销4个研究机构,即毒理研究室、人工关节研究室、矽肺研究室、显微外科研究室。
        1998至2005年,学院共获准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341项,科研经费总计2,56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3项,“863”合作项目2项,“973”合作项目2项。

        教学成果奖
        1998年,徐斯凡主持的“功能实验教学改革及微机化”项目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卢忠萍等的“‘五段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戴闽等的“外科学总论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刘志刚等的“地方医学院校研究室建设与探索”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学院还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03年,周宪民等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电子教材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段菊如主持的“《断层解剖学》课程建设探索”和欧阳群玲等的“医学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肖新兰等的“CT、MRI多媒体教学软件”、苏海等的“‘实践培能’心电图教学新模式”、龚洪翰等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孔江联等的“构建江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欧阳群玲等的“医学网络教学研究与应用”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江西医学院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研成果奖
        1998年,丁文龙主持的“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和彭轼平等的“丝虫性乳糜尿临床及发病机理研究”均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吴开云等的“下丘脑弓状核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刘志刚主持的“中华硬蜱抗原诱导宿主抗蜱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国辉主持的“吸入性损伤的研究”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关晏星主持的“泌乳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王崇文主持的“清热消炎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彭卫东主持的“中国大陆蛔虫同域种群分子遗传学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高国兰主持的“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在切除外阴、阴道癌组织缺损后一期重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二附院的留美学者洪葵发现世界首例引起心脏猝死新基因。2005年,洪涛主持的“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痉挛的机理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程晓曙主持的“一个细胞因子诱导的心功能不全新模型及其机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程晓曙主持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龚洪翰主持的“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的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