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江南都市报》在第25版整版刊发了题为《同盟会会员三间民房办医校 探寻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校长何焕奎的办学之路》的文章,全文如下:
编者按:辛卯之春,惠风和畅,人静智流,南昌大学适值九十华诞。举凡九十年间,南昌大学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文脉赓续,以臻至善。她的历史也已成为江西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报特辟“昌大90年”专栏,为读者陆续解密该校的办学史。1921年创立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乃学校发轫伊始;然而,其早年的办学今人或鲜有知道,本期“探索江西”带您走近当年创办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的首任校长何焕奎,揭开一段坎坷维艰的创校史。
家境贫寒:趴私塾串口偷学
这位先后留学日本、德国的医学博士,1883年出生在进贤三里乡何家村。从小何焕奎家境贫寒,在父亲的启蒙下,他开始念书学习。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何焕奎参加县学科试,因为成绩优异,被保荐到南昌府应考,前二试均名列前茅。在第三试,迫于家庭贫寒,他顶替同乡三洋镇富商子弟考上秀才,后获得对方提供的酬金大洋一百元,帮家里度过了饥荒。
何焕奎优异的成绩与父亲的严厉、自己的刻苦难以分开,他的女儿何淑徳回忆说,其祖父对父亲特别严厉,一年365天,父亲天天要读《四书五经》,背诵《论语》,虽然父亲记忆力非凡,但古文底子深厚与此也不无关系。而何焕奎的妻子曾告诉孙子何大海说,那时何家穷,读不起私塾,何焕奎在外面放牛时,常常会到另外一个村庄的财主家私塾里去,趴在私塾的窗口上偷学,有时还会在窗口偷偷教财主的儿子写文章。去的次数多了,私塾先生就让何焕奎拿起书本读来听听,发现何焕奎确实聪明,便同意他给财主的儿子做伴,免费教他读书。
留学时参加同盟会
1904年,何焕奎再次赴南昌应试,因文章精萃而取得入学资格(即秀才资格)。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何焕奎考入洪都中学,成了当时村里唯一进城里读书的孩子。1906年清政府在江西考选留日公费生,何焕奎以优等成绩被录出国,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其女何淑徳回忆,父亲到日本本来是作为光绪皇帝基层官僚培养的,但父亲认为自己没有后台,做不成官,也不会做官,便于1908年考入千叶医学学校,决心从医。
何焕奎的孙子何大海向记者回忆,祖父曾经对其说过,他在日本留学时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说过广州起义他本来是要回国参加的,后来因为要留下搞宣传而没有去成,如果他去了,也许就会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一个了。”何大海的话,在何淑徳那里也得到印证,“他是同盟会员,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方声洞友好,方声洞去广州武装起义时,曾经邀请我爸和刘之纲(何焕奎在日留学同学)一起去,后因故未去成。
后来,何大海还从父亲那里得知,日本千叶医学学校有一块纪念碑,上面记录了辛亥革命时留学生回国参加战地救护以及校长捐资购药支持留学生回国的事迹,碑文便是何焕奎写就,然后请人刻的。
坎坷办学:上书省议会要求办学遭拒
1912年6月,29岁的何焕奎已经在日本千叶医科学校度过了四年的学习时光。此时,千里之外的中国江西,何焕奎的学长兼同乡、留学归来的王若伊、王若宜正在南昌创办起“江西军医学校”,由于兵火不断,王氏兄弟期望能以学之所长来缓解家乡医疗人才短缺的状况。1913年,何焕奎学成归国,在南昌筹办豫章医院,行医看病,积极钻研医疗技术,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位年轻的医生便先后成功地做好了“剖腹产”、“腰膜炎”以及摘除子宫肿瘤等外科手术,这在当时江西医学是均属首创,甚至是一个医学奇迹。在同门学长王氏兄弟的盛情邀请下,何焕奎转而传道授业。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因经费拮据,1915年,51名学生毕业后,这所学校即告解散。后来,何焕奎、曾贞等留日归来的学生及本省医药界同仁上书省议会,要求设立江西医药专门学校,但均以库款支拙为由而遭拒绝。
解家厂3间民房内正式开学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国内不少地方陆续兴建和扩建了一批高等医科院校,为江西开办新的医科学校作了示范。同时,军阀政府为争夺省的统治权准备战争,急需医务人员为之服务。1920年,何焕奎等力排万难,又一次请愿于省长公署,终获同意。1921年,省政府准予拨经费6978元(银元)筹办医校,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得以成立,3月19日,省署任命何焕奎为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江西医学院的前身)校长,聘请喻智静、钟季襄、杨瑞苞等四名教师。同年8月,学校开始招收旧制中学高中毕业生,学制为5年。由于学校初创时校舍狭小,教学活动开展得十分艰难,于是何焕奎等人再次多方奔走,要求省府拨款建舍,但未获批准。多方寻觅之下,学校最终在南昌市解家厂租来的3间民房里正式开学了。
何焕奎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成立,也成为了现在南昌大学最初的源头之所。开学第一天,首批招收的32名学生给空荡荡的教室增添了几分朝气。
然而,办学并未平安延续。1922年,赣南内战爆发,伤兵源源而来,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的师生被征召诊疗,办学设施也被征用。何焕奎二十多日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唯一恳请当局批复固定校址。经他四处奔波和陈情,于1922年请拨了南昌市贡院前公产房屋1栋(即现在八一公园前南昌市卫生学校校址)为固定校址,1923年陆续请准拨款建筑教学楼房1座、实验室(实习室)1排、职员宿舍1栋以及头门房屋1所,1924年秋创办了附设诊疗所,作为临床医学教育所用,何焕奎兼任所长。至此,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初具规模,也为学校今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阀介入何校长被迫离职
正当何焕奎期待着医学专门学校走上规范办学之路时,风浪再次袭来。1924年,军阀方本仁成为江西督军,妄图执掌公立医学专门学校。虽经多方声援,均无效果,何焕奎最终于次年被迫离职,经宋育德等知名人士上书,于1925年10月,政府不得已改为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王子玕教授继任校长。南昌八一起义爆发后,学校校名改为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
留学期间,何焕奎被柏林大学医学院录取为研究生。他自选“致胖原因”为研究课题,经两年艰苦的钻研,写出了《脑内分泌与致胖原因》的论文。192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何焕奎从德国返回南昌,带着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强烈愿望,着手创建了南昌市立医院,他担任院长,并从国外引进第一台X光机,为江西医疗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此时,何焕奎还兼任江西医专教授,他的人生再次与他之前耗费大量心血和精力创办的这所学校有了交集。
1930年春,何焕奎调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卫生部“技正”(技术官员),相当于总工程),并代理卫生部统计局局长。第二年卫生部改组,因接近国民党左派人士李济深,李济文兄弟(李济文与何焕奎是柏林大学的同学),何焕奎被迫辞职,改任南通大学医科主任(即医学院院长)。
行医著书:抗日战争期间回到进贤行医
两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何焕奎率全家回到进贤原籍行医。
何焕奎回到进贤行医期间,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的生存和维续,与同时代的黎民苍生一起经受着来自各方的考验。期间校址辗转迁徙,先后转到新余、赣县、南康、于都、宁都等地办学,直到抗战结束迁回南昌,但此时南昌校址已经片瓦无存,直到1946年12月,才在原址建立起图书馆、解剖教室和职员宿舍各一栋。
1960年4月27日,何焕奎病逝于南昌,终年78岁。1952年到1972年的20年间,他生前所创办的学校经过多次合并更名为江西医学院,并于2005年8月汇入南昌大学的主流,成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学校这段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何焕奎未能亲眼目睹,但他长达十年的办学夙愿,因为他的执着和努力最终得以实现。对于绵延90年文脉的南昌大学而言,一段筚路蓝缕的时光,也随之闪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