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档案馆

关于校史的一些回忆与看法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

 关于校史的一些回忆与看法(2003-4-16)

文章转载自:南昌大学新闻网

      三月十八日,学校组织原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校友座谈邓宗觉教授二篇对校史看法的文章,并徵求意见,这无疑是广开言路、民主科学决策的好作法。我对邓老文章,深表赞同。源远流长,南昌大学的源头,应该追溯到老南昌大学的以及它的前身中正大学。?

      我是1946年暑假考入中正大学经济系就读的。对其情况,愿就所见所闻,粗略地谈一些回忆和看法,但因时间已过太久并限于我个人的认识水平,不确切、有出入和错误之处,还望学长们、同志们予以指正。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猖狂入侵,大片国土,惨遭沦陷。这时,我华北、华中、华南的大学,早已纷纷西迁,祖国东南半壁,几所大学,广大青年学子,负笈会门。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国立中正大学于1940年10月,在我江西省泰和县的杏岭,应运而生。

      中正大学成立后,很快就成为当时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国立大学。不但本省、就是苏、浙、皖、闽以及南、北方许多省、市的学子,都纷至踏来。学校初创于战时环境,物质条件很差,而能声誉迅速显赫,我认为不仅是它临近战区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第一任校长胡先马肃和继任校长肖蘧始终坚持“要办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师”的正确思路和任凭 法。他们 为此呕心沥血、千方百计,日益积聚了一大批祖国当时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优秀学者、大师,这些学者、大师,德高望重,学术渊博,诲人不倦,深得广大学子爱戴。如胡校长本人,就是一位中外驰名的生物学泰斗,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经他发现的植物“新种”一百多种,其学术论文,遍及中外学术权威杂志。他人格高尚,刚正不阿,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据闻解放后,1956年曾被邀列席毛主席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论述贯彻“双百”方针。学校第二任校长肖蘧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后,从事经留学研究,造诣极深,并先后任哈佛大学、密苏里大学经济学教授;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南开大学、云南大学法学院长,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马寅初先生齐名。又如教授雷洁琼,解放后已成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还有如工学院的蔡方荫、刘乾才、王修柔,文学院的王易、谷霄光,法学院的蔡枢衡、戴鸣钟,农学院的周拾禄、杨惟义;理学院的严楚江、何琦、张肇骞等等,都是当时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学者,解放后不少已成为中央最早的学部委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初创不久的设备简陋的中正大学声誉显赫,不正是这种原因吗??

      中正大学校歌:“澄江一碧天四垂,郁葱佳气迎朝曦。巍巍吾校启宏规,弦歌既倡风俗移。扬六艺,张四维,励志节,戒荒嬉。求知力行期有为,修已安人奠国基。继往开来兮,责在期!”从中可以看到中正大学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继往开来”“奠国基”的国家栋梁之才。而“励志节、戒荒嬉”则是它的校风、学风写照,要求严格,朴实无华。

      学校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节、义教育,强调“教书”必先“育人”,“张四维”、“盛志节”。当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学校民族爱患意识、爱国主义热情,强烈形成。在日寇侵占到我赣中腹地时,教授姚显微先生首先义然愤起,发动组织“中正大学抗日战地服务团”,学校师生群起响应。胡先马肃校长,坚决支持,并发表“中正大学组织战地服务团之意义”一文。1942年6月13日战地服务团召开成立大会,公推姚显微教授为团长,胡先马肃校长为名誉团长。6月25日,战地服务团在姚教授的率领下,精神抖擞,高唱团歌:“书生报国今其时,战地服务尽职……。”冒雨开赴抗日前线樟树镇。1942年7月7日晚,当服务团转战到新干石口村住宿时,与日寇遭遇,姚教授和团员吴昌迈同学,首先扑向敌人,与鬼子拼搏,不幸壮烈牺牲!噩耗传来,全校师生悲愤欲绝,庄严公祭,下半旗致哀。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颂布褒扬令:“明令褒扬,以旌忠烈。”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给两位烈士先后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这些光辉夺目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地照耀着一批又一批后来学子,永远地照耀着全国人民!?

      1949年5月,南昌解放,军代表农康等进驻学校,组织留校师生学习。期间,江西省第一任省委书记陈正人同志,省长邵式平同志先后到校作报告,深入浅出,阐明国内外形势和青年学子的使命,得到全场师生热烈掌声,深受师生欢迎。1949年8月1日,“中正大学”正式更名为“南昌大学”,并立即成立校改革委员会,刘乾才教授为主任委员。南昌大学成立后,刷新制度,扩大规模,气象一新。到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正时,学校已经是文、法、理、工、农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正,南昌大学奉命停办。它的各个院系,先后分割给数省、市的十多个学校。如:刘乾才教授率机电系全体师生员工和设备到武汉,成立华中工学院;魏东明、戴鸣钟等教授率土木系全体到湖南长沙,成为中南土建学院的基础;化工系调广州,成为华南化工学院的一部分;法学院和文学院的一部分,调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农学院则留省,单独组建为江西农学院,即现在的江西农业大学前身;部分文、理系科,组建为江西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江西师范大学前身。1958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成立,又将其中一部分系科为生物系等,合并到了江西大学。南大的停办,对我们老革命根据地,经济社会欠发达的江西的科教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损失。

      南大需要重建,江西也应该有国家级重点大学!南大的重建,得到中央和省的重视,并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走上迅速发展道路。现在,它已是我省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并且排名迅速往前推进。当然,它的重建,不可能将原南昌大学的所有部分都组建回来,因为它们都已新枝茂盛,开花结果;但对原南昌大学及其前身中正大学的优良传统先贤典范等,应该名正言顺、义不容辞地加以传承、提炼、发扬光大;这也是我省要尽快建成国家知各重点大学的需要。试观全国乃至世界名牌大学,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有金钱买不到的深厚的各自的历史内涵。它们悠久的历史和产生的先贤先哲曲范、优良传统,永远地凝聚着、鼓舞着、激励着它们的全体师生员工,一代又一代地日益光大,从而声誉日益远播,影响着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