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档案馆

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

         历史沿革

       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江西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工程系。1958年创系后,招收了第一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1959年建筑学专业开始招生,以后经历过专业下马、师生下放等变动,全系师生曾辗转萍乡、武宁、景德镇等地。1963年建筑学专业停办。1964年成立土木建筑工程系设计室。1970年学校恢复招生后,土木建筑工程系招收了水利水电专业学生。1972年恢复了工民建专业。197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水工升为本科专业,房建专业更名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1年恢复了建筑学专业。1983年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开始招硕士生。1987年土木建筑工程系增设给水排水本科专业。1990年首届87级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工程管理专业函授大专生毕业。1992年学校聘请中科院学部委员、力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克智为学院兼职教授。
       1993年,在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基础上,分别组建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水利电力工程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并成立了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1999年建筑学系与工业设计系成立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电力工程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等组成土木工程学院。2003年学科调整,土木工程学院与建筑学系组成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教授21人,副教授43人,博士学位37人,硕士学位5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9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3人,聘请校外兼职教授20余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732人,其中本科生2,51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各类在读硕士研究生204人,函授等成人教育学生409人。
       建筑工程学院目前拥有固体力学1个博士点,建筑设计与理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力学一级学科(含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9个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建筑设计与理论、工程力学为省“十五”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为省“十一五”重点学科。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2个方向)、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6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为省品牌专业,土木工程为省特色专业。学院为使各专业之间实现跨学科的交融和渗透,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重点建设建筑材料、土木工程CAD、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经济学7门基础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人才培养基地25个。2005—2009年,学院与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水平研究项目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井冈学者1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近年来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推荐选拔在职教师在校内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选送教师公派出国访问、进修和选派赴国内重点院校进修、培训,有12位中青年教师已成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学科带头人或省骨干教师。


       教育教学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倡导“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学风,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创新”的本科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办学思想,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不断完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以大土木工程为平台,厚实基础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学生积极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在实际工程中提高综合素质;教学与国家执业制度相结合,注重培养具备国家专业执业建设能力的高级人才。
        学院重点建设建筑材料、土木工程CAD、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经济学等基础课程7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 门。


       科研工作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动力,面向江西经济建设,瞄准高科技发展趋势,积极与产业部门结合,形成了若干个高水平的研究方向,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承接了一批典型的效益大的工程项目,完成横向科研课题近百项,为工程实际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学院通过开展对外设计、咨询、试验、工程质量检测、工程建设监理、技术培训等对外有偿技术服务,促进了教学、科研实验条件的改善,丰富了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学院在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电力工程、道桥工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程监理、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和造价工程师培训(国家建设部批准定点单位)、工程地质勘探、水工模型实验、建筑工程测量和注册结构工程师培训等多方面可以承担设计、实验、技术咨询及培训等任务。
        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技支撑项目8项;省、市重大专项77项,其中省科技项目26项,省教改和教育科学项目7项;横向项目334项。2006—2010年,到账经费共计3,558万元。其中纵向经费为674万元,横向经费为2,884万元。近年来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468余篇(以三大检索系统和核心期刊发表为依据);出版专著11部,教材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