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档案馆

第四临床医学院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

         历史沿革

       第四附属医院前身系南昌铁路中心医院,始建于1946年10月1日,是浙赣铁路局南春段工程处的一个医务室,地址在南昌市二纬路。1947年,医务室扩编改为“浙赣铁路局杭州总医院南昌分医院”,由杭州总医院领导,并设置了九江、樟树、南站3个诊疗所以及新余、宜春2个医务室,院址先后迁至南昌市区墩子塘、三经路,共有18张床位。
       1949年10月,医院改为“上海铁路管理局南昌医院”,由上海铁路局卫生处领导。1950年,医院迁至民德路,并在向塘成立了“南昌医院向塘诊疗所”,系现向塘分院前身。1951年,医院在老福山现址建成门诊、住院和行管后勤房屋三幢。次年医院退去民房,全部迁入现址的新房,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行管后勤等科室,床位70张,人员100多名。1953年1月,医院改为“广州铁路管理局南昌医院”,由广州铁路局管理。1958年1月,南昌铁路局成立,医院随之扩为“南昌铁路局南昌中心医院”。1960年开始接受铁路和地方大中专医药院校教学任务,年接收来院实习进修人员超过30人。1968年,成立医院党委。
       1984年10月,南昌铁路局撤销,医院改为“上海铁路局南昌中心医院”,为上海铁路局直属单位。1985年1月,医院改为“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分局南昌铁路中心医院”,隶属南昌分局领导。1996年8月,京九线开通运营后,医院更名为“南昌铁路局南昌铁路中心医院”。9月,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11月,向塘铁路医院(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并入南昌铁路中心医院,成立南昌铁路局南昌铁路中心医院向塘分院,原向塘铁路医院的其他管区均由南昌中心医院管辖。1997年1月1日,组建成立南昌铁路局结核病防治所,隶属南昌铁路中心医院。1998年5月,麻城铁路医院并入南昌铁路中心医院,成立南昌铁路局南昌铁路中心医院麻城分院,原麻城铁路医院的管辖区一并纳入南昌铁路中心医院管辖。1999年1月,医院启动建设住院部大楼。11月30日,为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南昌铁路中心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教学水平,南昌铁路局与江西医学院达成了共建江西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和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四系的协议,保持隶属关系不变,开始承担医学教学任务。
       2000年1月1日,江西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和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四系正式挂牌成立。2001年,南昌铁路中心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负责辖区疾病防治和卫生技术服务。同年,新建的住院大楼投入使用。2005年1月1日,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医院由南昌铁路局整建制移交江西医学院管理,医院更名为江西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6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医院被确定为“非营利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9月27日,江西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更名为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定编人员1,160人。10月16日,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举行挂牌仪式。2006年4月,正式成立南昌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09年3月3日,在全省医院暨医改工作会议上,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江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称号。
       进入21世纪,医院发展迅速,完成了从南昌铁路局整建制移交南昌大学管理,实现了从国有企业医院到高校教学医院的转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也逐渐扩大,迈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

       医院概况
       第四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国家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全国定点医院、江西省残联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定点医院、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南昌铁路局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南昌市离休干部定点医院。医院下辖1个向塘分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着20多万铁路职工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
        医院坐落在南昌市中心地段老福山,编制床位550张,开放床位800张,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3.1%,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职工1,11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7人,高级职称125人,获博士或硕士学位9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人才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博导、硕导11名。
        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2.14亿元,拥有进口直线加速器、64排螺旋CT、大型C臂数字X减影线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上千台。
       医院设有50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17个,建有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泌外科、骨科、脑瘫外科、妇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10个重点特色学科,已成功开展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口成形术、“SPR手术及脑瘫肢残矫治康复系统工程”、“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技术、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等近20项。
        医院秉承“厚德、求精、打拼、和谐”的办院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程优质服务”的医院宗旨,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质优、便捷”的医疗服务。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团组织”、 “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先进集体”、“全国科教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省、厅级以上集体荣誉20多项,陈南萍荣获“全国医德标兵”,30多人次获省、厅级以上个人荣誉。

       医疗工作
        1946年医院仅有主任医师、药剂员、事务员三人组成,1947年,设置床位17张,工作人员30人,负责浙赣线南昌段铁路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由于条件简陋,医疗工作多为简易治疗、助产和一般外伤处理。1949—1959年,医院在老福山现址建门诊、住院和行管后勤房屋,开设床位70张,并于1952年进行了分科,设有门诊部(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牙科和五官科)、住院部(内科、外科、妇产科)、医技科室(检验室、X光室、西药房、营养食堂)和行管科室(院长室、人事室、财务室、总务室)等四大部分13个科室,此阶段主要以职工的医疗保健为主,开展健康普查普治工作。
       1960—1969年,先后开展上下腹部手术、肺叶切除、开颅探查、肝脏穿刺、膀胱镜检查等新技术,并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接收铁路和地方大中专医药院校的实习进修人员。80年代中期,医院的管辖范围扩大,东自莲塘,北迄九江,包括武九线沙河及南昌铁路地区,全长233公里,管内服务人口63,328人,至1991年,医院先后开展了膀胱再生、原位人工肛门、全喉切除、卵巢重建等手术和经食道心房调搏及各种内镜检查等。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医疗技术人员队伍逐步扩大,病床数增加,科室设置趋于齐全。1992年,编制床位410张,2001年,新建16,998平方米的15层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床位增至543张,全院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872人,设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13个、急诊科1个,下辖分院2个、卫生所6个、保健站12个。2008年,编制床位510张、开放床位550张,2010年开放床位800张。
        近年来,医院通过加强交流学习、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项目达省内领先或国内领先。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项目有: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口成形术、“SPR手术及脑瘫肢残矫治康复系统工程”、“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技术、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胰腺癌根治术、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和股骨头坏死技术、骨关节镜手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急性脑血管病卒中单元治疗、小针刀及密集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心脏介入、消化内镜诊疗、妇科微创手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等。
       2010年主要医疗指标为:门诊59.1万人次,出院1.84万人次,住院手术3,850台次,平均周转率25.1%,平均住院天数13.9天,病床使用率98.3%,抢救成功率82.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9.3%。
        医院坚持公益性质,承担对口支援、抗击非典、抗冰救灾、南极科考、免费救治孤残儿童等社会公益性工作。2008年荣获全省卫生系统唯一“江西省抗冰救灾先进集体”;2008年、2010年先后派出两名医生参加第25次和第27次南极科考工作,其中队员陈绍平医生成功完成南极科考25年以来第一例外科手术;2005年,成为全国第二家“国家‘明天计划’脑瘫肢残矫治定点协作医院”、“全省脑瘫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定点医院”,与美国—中国儿童基金会连续三次开展免费救治工作。

        教育教学
        医院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接收铁路和地方大中专医药院校的实习进修人员,到1991年,先后承担南昌铁路卫校、江西医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和地方卫校等500余名实习进修人员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目前担负着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江西省卫校、赣州卫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临床教学和培养任务。2005年以来,每年承担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1,500学时左右,接收临床实习生100多名;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截至2010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

        科研工作
       1946—1991年,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252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交流207篇,获奖18项。1991—2004年,发表各类论文626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开展各种科研项目4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编写并出版专著4部。同时,选送各级医护人员132名外出进修深造,自办各类学习班23期,学术讲座316次。
        近5年,医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协作项目3项、国家民政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课题1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7项(其中重点2项)、省卫生厅级科研项目146项(其中重大课题6项),获上级部门资助经费180万元,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验收8项,省内新技术项目验收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85篇(其中核心期刊57篇),出版教材、专著32部。派出医务人员到国内多家医院学习32人次,赴国外进修12人次。截至2010年,医院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省级医学教育项目12项。